9/26/2005

花想容

最近有皮膚科醫師翻譯了Paula Begoun 的美容聖經一書(The Beauty Bible: The Ultimate Guide to Smart Beauty)。
使得被點名的天價品牌不停的解釋我為什麼這麼貴。不過也不過一個月,就跟其他在台灣任何不公不義不平不法的事一樣,沒事。

其實我一直都想不通啊,台灣的薪水所得比美國低,可是全世界的名牌或不是名牌的所謂名牌,都來小小的台灣爭取市場(都來崇尚名牌的東亞搶市場),不論限量、預購、限定版、紀念版,都可以被搶購一空。相對的來說,美國的薪水所得比較高,生活費也都不比台灣貴多少,排隊搶名牌沒見過,排隊搶便宜打折減價貨倒是每年都還有人因此受傷。打開台灣的報紙,一邊在介紹所謂的精品名牌貨,一個動輒上萬的鑰匙圈,附註的評論是很划算;但是報紙的另一頭,可能又有一對夫妻帶著孩子為了同樣的金額自盡。

嗯,扯遠了。不過我提這本書,是因為我也有話要說。
首先先聲明,我沒有用過這些天價品,也沒有去研究他的製程或成分,因為我覺得這樣離譜的價位,實在也不需要去研究了。整型手術應該還是最有效的美容方法,一個比整型手術都貴的保養品,應該是不合理的。

我之前在嬌生Johnson & Johnson 的消費者產品公司Consumer Products Company工作過,我所在的組是Pre-clinical Pharmacology,因為隸屬於Skin Biology group 之下,所以我們做的前臨床研究當然都是針對皮膚,說穿了,就是研究化妝保養品啦!嬌生旗下其實有不少的化妝保養品公司,包括嬌生古早以來的嬰幼兒用品,可伶可俐Clean & Clear,露得清Neutrogena,還有台灣沒上市的Aveeno和ROC等產品。實際上,化妝保養品的世界,牌子很多,但是其實都是屬於幾個大集團,像是美商的嬌生,寶橋,雅詩蘭黛集團,或是法國的歐萊雅集團,還有Coty, LVMH等。我剛說的這些集團大概就包括了市場上八成的牌子。這些大集團四處買一些牌子或公司,收入旗下後,這些公司跟牌子也是可能有一部份自己原有的研究團隊仍然運作,但是集團手下的各公司是互通有無的。好,說清楚些,像是我之前的工作,這個組不屬於嬌生手下任何一個牌子,但是我們做的東西如果任何一個集團中的牌子有興趣,都會來跟我們「買」;同時,如果有一個好的成分出現,所有集團中的牌子也都會試著運用在自己的產品中。

天價,高價,任何價的產品,都喜歡強調自己的產品是經過千錘百鍊、測試過上百上千種成分,最新科技加上古老智慧加上獨家特殊配方,集日月之精華、人文之薈萃 … 嗯,好,你知道我的意思啦~ 那我之前的工作不是就像在鍊仙丹一樣了嗎?連我現在的工作,癌症研究都不是這樣,皮膚保養的研究當然也不是那樣。我當時的工作,就是做細胞實驗測試各種成分,看看這個成分是不是有我們要的效果。我半年測試了兩三百種成分,但是因為我做太快,所以後來變成沒什麼新東西給我測。這些成分,有天然萃取物,也有化學合成物,產自世界各地;有些是跟原料公司、實驗室買,有些是自己找公司合成,當然,也有些是因為熱心的同事在蜜月旅行中,遠從地球的另一端帶回來的當地獨家產物(這樣不知有沒有算是極盡心血之作,或是他老婆應該發飆)。然後就由我們組做各式各樣的實驗,有可能有用的就會被轉到其他組做其他的實驗。如果好不容易,有一個成分有效,公司就會重金把這個成分的專利權買下,這樣就等於是獨佔了。然後,因為專利金這些東西很貴,公司會在專利期限內一直用、死命用、拼命用、濫用這個成分;像是那時嬌生剛專利了一個成分,之後我們每天都在試著把這個加到這個舊產品試試看、那個舊產品試試看,然後又是一個新產品。我同事說,他再聽到那個成分的名字都想吐。

有的有效成分是很貴,而且可能全球就一家公司,一個地方有。可是,每個公司都是做生意的,有成本等考量,絕對不是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只要有效都買來用在產品內。以實驗來說,只有兩種公司,一種是做動物實驗,一種是不做。不做的那個也只是把別人發表在期刊中以動物實驗證實的成分直接拿來用罷了,然後最終產物不經任何動物實驗(因此是無法得知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這行也是有期刊的,所以成分跟製程的獨特處,不是天價公司的公關經理說說就是的。尤其我不瞭解的是,依照天價公司的說法,他們經過十二年的努力,終於開發出這唯一的天價產品,然後銷售至今。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這樣的畫面:一群科學家窮畢生之力創造出這一且唯一的仙丹,然後至此公司就把他們給開除,因為就從此就賣這仙丹,可以完全關閉研究部門了。嗯~不知道那些科學家現在在幹嘛。

這是美容聖經原作者的網站:
http://www.cosmeticscop.com/

9/12/2005

李安與無間道

李安 Ang Lee 又得獎了,我覺得很高興。
說實話,多年前,一開始會去特別注意李安的電影,主要是因為我很好奇為什麼很多外國朋友對他的電影念茲在茲,稱讚又難忘,而且不管他的電影名稱幾乎都是中文直譯,依然可以朗朗上口。
我因此看了一些他的電影,包括冰風暴(The Ice Storm)。 李安的電影,平實自然,真切的讓人會心一笑。很多電影只求廣度,李安本人的素養和氣質,讓他的電影很有深度。

記得我是在美國看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我直到進場時,都很納悶怎麼用英文演武俠小說?喔,對了,還有一個紀錄,這是我第一也唯一一次在美國買了票進場發現沒有位子了,原來觀眾太多,工作人員因此臨時進來說再開一個廳,結果兩邊都擠到滿。我還記得,電影一開始,第一幕是楊紫瓊和周潤發坐在一個中式客廳,兩人一放下蓋碗茶,就開始說中文,國語。我當時因為沒在吃飯,所以沒噴飯,有沒有噴爆米花就不記得了。我一方面想,哇,真酷,直接講國語(尤其對照我之前的疑惑);一方面,因為一個大馬姑娘和一個香港小生一臉正經的說著濃濃廣東音的國語 ... 一本正經的喔!

幾年後,我也在美國看了張藝謀的 「英雄」。當然,臥虎藏龍也有竹林飛來飛去一戰,英雄則是每一幕大家一起換一個顏色;跟「大紅燈龍高高掛」耍典型中國印象而英雄則是耍所有的所謂東亞元素一樣,這跟紐約市SOHO區著名的珠江百貨沒什麼差別,沒錯,好處是有點宣揚中華文化--至少是典型印象那一部份,但是都好像是為了唬唬老外,賺賺外差。李安的竹林是因為他多年對武俠小說的夢想,不是因為為了耍酷而弄給別人看的。

就像香港電影「無間道」,匯集了 香港電影中向來特有的黑道/警察文化,它沒有去拍一部美式好萊塢或是歐洲文藝片,也沒有為了得獎或什麼去刻意強調或煽動,就是認真、自我的拍出一部香港電影 。所以,我想,一個人,只要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真正的夢想,忠於自己真正的天賦跟喜好,都是可以發光發亮,進而照耀別人的。

另外,台灣一天到晚說要走出去。 我在美國看半天,也只有李安跟近來的王建民能讓媒體左一句台灣來的右一句台灣的。幾乎每個看過「飲食男女(Eat, Drink, Men and Women)」的外國朋友,都問我:台灣的食物真的是這樣嗎?每次我回答YES時那些老外的表情,好像此生有缺憾一般,然後都會由衷說一句:喔,我真想去台灣! 我從來不能想像對一個不是自己的國家這樣的想望,但是李安的電影辦到了。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一切。李安向來打著我來自台灣的旗幟,卻也不是刻意證明什麼,不需要去爭辯誰是台客,什麼是台客,台客是什麼意思,他自然的展現自己,展現台灣對他這個人的刻畫,別人自然也能尊重。

喔,順便介紹一個網站:
http://www.imdb.com/
對查電影電視的資料很不錯。

9/07/2005

Blog

I finally started to blog, and finally started to spread around the news that I'm blogging.
Got pretty many feedbacks emails; wow~ guess I better keep working on it.

It is rather confusing though, since I start both my webblog and my MSN space around the same time.

My webblog is:
http://chiama.blogspot.com/
, which I don't know if I have chosen the best server and interface, but I guess it's a start.
I'll write most of it on this one, and I'll try to writ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so all my friends will get equal share of annoying from me.

And I also use MSN messenger and MSN space,
the email address I use for it is:
podzorova@hotmail.com
and this is my MSN space:
http://spaces.msn.com/members/marciachiama/
, which I'll use it more for links and photos.

Thanks.

9/06/2005

颶風和淹水的美國

新聞就不用我說了,大家都看到紐澳良在KATRINA都沒直接撲上的情況下就成了明天過後。
檢討也不用我說了,我檢討也沒有用。

不過有兩點事情我想說一說。

第一是,很多人對這件災害本身的驚訝度可能不及因為它是發生在美國那樣的令人掉下巴。

美國自己的參眾議員、軍警部隊、新聞媒體、甚至受災民眾,自己也說些這種事以為只會在「第三世界」才看的到的破爛。

是的,美國還是一個很喜歡用「第三世界」這種字眼的國家,這個定義不明,充滿歧視,不知所云的詞,用在很多一輩子只活在自家方圓一百哩內,以為其他所有國家都是in the millde of the pacific ocean的老美口中,我實在不知要說什麼,大概因為美國人真的地理太爛,所以很需要這樣一個詞吧。然而,在美國七年,在所謂的世界之都--紐約工作兩年,在認識一堆各式各樣種族國籍的人後,我知道這世界上有好有不好的國家社會,但是,誰去定義誰是第幾世界?如果美國是第一世界,那也太讓人失望了吧!

在學校時,我這喜歡收集垃圾郵件的人在保健室拿了一堆保健資料,其中有有關出國旅遊的注意事項。手冊中叫學生打一堆預防針(美國人自認是非疫區,所以小朋友打的預防針比我們少。),還要帶一堆防止上吐下瀉的藥之類的,最好到了當地什麼都買美國出口貨,當地的食物最好都要小心云云。反正是你看了直覺只要踏出這個國家,到處都是不文明不衛生的,到處都是「第三世界」。是的,學校的手冊都直接用這個詞用了八百遍。

這次的事件,是天災,更是人禍。專家早已預言可能的傷害,但是什麼也沒做,結果果然如此。那,這跟第幾世界沒有關係吧?!

台灣是什麼都扯的上是不是愛台灣,好像一祭出這絕招,大家都沒什麼話好說。美國的絕招則是有關恐怖份子,恐怖主義,一說是為了反恐,大家都shut up。所以近年來222個演練或準備中只有2個跟颶風有點關係--萬一恐怖攻擊跟颶風同時發生時的計畫。

第二是,有關種族歧視的問題。

美國一直是有種族歧視的,只是依地區不同程度有多嚴重罷了。尤其是美國的中西部、南部,南北戰爭教了老美要團結,但是種族歧視只是多少的問題。整件災害,一開始是跟種族沒有關係的,但是現在,隨時可能引爆成所謂的歧視,端看執政者,煽動者怎麼操縱。

來美國的第八個勞動節~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美國的勞動節。
雖然我一直都不太確定勞動節的定義以及跟我的關係,不論是台灣的五一勞動節或是這裡的;尤其美國的勞動節是國定假日,大家都放,每次我都覺得是因為大家都受不了了,找個藉口喘一口氣,在這即將又要面臨的嚴酷冬天之前。
但是能在九月突然放個假也好;九月是有一點怪的,除非你要開學。暑假跟夏天都好像在結束中,可是即使在我處的溫帶位置也還不能算是秋天,然後又不能像年初轉換天氣時那樣充滿新的一年的期待,所以有點青黃不接的尷尬。
過了八個勞動節,我還是很不適應的。